KB娱乐官网北京国际摄影周是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图片集团、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联合承办的大型摄影活动,每年一届,已经连续举办十届。
日前,由北京国际摄影周2022组委会、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主办,中艺文旅承办的“影像:新时代·新视界——媒介生态与影像生产”学术主题论坛在中华世纪坛举办。
学术主题论坛上,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Beaux-Arts)终身教授托尼·布朗(Tony Brown)做了“第四次工业中的摄影——一个后数字时代”的主旨演讲。演讲中,托尼·布朗介绍了“后数字时代”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说明其如何在非物理和物理的状态下影响了数字图像的生产和传播;这并非试图定义数字时代之后的生活,KB手机版而是试图描述当下探索数字时代遗产的机遇。
现存最早的关于暗箱和照相机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墨子(公元前470至390年)的著作《墨经》。墨子和他的们发现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朝阳的墙上开一个小孔,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屋里的墙上就会出现一个倒立的人影。KB手机版
墨子当时就已经知道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挡住了直射过来的光线,穿过小孔就会形成倒影,反之亦然。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进行小孔成像实验的人,并且根据这项原理画出了示意图片。墨子将暗盒描述成为包罗万象的上锁的宝物间。想来,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个密闭的空间,也因为从中诞生的图像闪烁又短暂,是如此诱人而无法把握。
墨子所描述的本质上就是捕捉光线创造图像的过程。尽管形成的图像是短暂的,但它的确是由光线创造的。
1824年,KB手机版法国的尼埃普斯(Nicéphore Niépce)发明了摄影术,他在暗盒中放入沥青板,经过长时间的曝光过程,得到了现今人类最早的照片。这就是摄影术逐步形成的过程。
法国在摄影方面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罗兰·巴特和许多法国哲学家一样,将摄影描述为“存在”,即被拍摄的事物存在或者曾经存在的直接证据。和墨子所认为的光创造的没有物理属性的短暂图像不同,罗兰·巴特认为摄影作为永久性的记录与见证是可以实打实握在手中的。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认可了罗兰·巴特对于摄影的定义,那么墨子对于捕捉光线的最开始的描述则并不能被称作摄影。如今的数字摄影也适用于这种情况,因为它是由计算机编码的非物理性的像素阵列。按照这个定义,数码成像也不能够被称作照片。
1840 年极具影响力的法国画家保罗·德拉罗什(Paul Delaroche),第一次看到照片的时候宣称,“从今天起,绘画就死了!”
摄影技术的发明对绘画产生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但摄影并没有导致绘画的死亡,并且经过时间的验证,摄影其实促进了绘画的发展和演变。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摄影直接导致了法国学院派的具象化流派的终结。
与绘画不同的是,19世纪的摄影仍然受到技术发展的约束。也正因如此,后来胶片摄影和街头纪实摄影等流派随着数字和数码摄影的兴起而逐渐没落。
但一开始摄影技术很落后,画家们在拍摄完照片以后,还要利用自己的绘画技巧来修缮照片。然后到了 19 世纪中期,摄影术已经完全成熟,职业摄影家也就出现了。
我刚来中国的时候,被这些在路边用水而不是用颜料进行绘制的人们震撼到了。我觉得他们的所作所为更加符合墨子对于摄影一开始的定义。
摄影术的普及与古登堡印刷术息息相关。随着古登堡印刷术的开发,它让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到书籍,让知识得到了更多的普及,也就让玻璃被制作成眼镜,从而让画家能够利用透镜的小孔成像来进行绘画,最终导致了摄影术的产生。所以说摄影术的产生是各个领域和学科交织而成的结果。
毋庸置疑,数字对胶片摄影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也让我开始思考后数字又将如何影响当今的摄影技术呢?
随着摄影行业进入第四次工业,数码摄影的概念横空出世,完全动摇了 19 世纪起以胶片摄影为主的根基。目前我们正处在第四次工业和第五次工业中间。可以说是一个将摄影定义为后摄影的时刻,因为它已经和新的技术产生融合,就像在它之前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技术和流派一样,虽然转瞬即逝,却又永垂不朽。当前各种各样关于虚拟现实的产品在逐渐研发着更迭着。人脸识别还有 AI 修复的技术也逐渐渗透进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第四次和第五次工业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后数字时代更倾向于寻求人类和智能技术之间更进一步的发展与合作。第四次工业时,科技的飞速发展促使人类不得不与机器人展开竞争,或者像《终结者》等电影中那样,人类害怕被人形机器人统治。
第五次工业,我认为更多的会展现与机器人等智能技术协同合作的可能性,这些技术会被整合到工业流程中,用于更高效率地完成重复性的任务。与此同时,也能在定制化生产方面给人类保留更多的空间和精力,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摄影的英文photography脱胎自希腊语,字面意思是“用光作画”。因此为了完成我的作品,我使用3D软件进行这个绘制光影的过程。然后以数字时代的方式,由机器人来输出最终的成品。
这一系列的图片是我使用AI制作的。我给AI输入指令,让他模仿不同著名艺术家的风格制作而成的肖像。AI只花了15秒钟就完成了这些。如果由我自己人工来制作的话,将会花费两个小。
AI 处理图像的方式和以前传统的摄影有着很大变化。我认为这样的变革也就跟之前的古登堡印刷术一样,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变化。